“赵氏琴坊”第13代传人,制作的圆筒龙头锡胡被列为行业标准,获“国际二胡制琴大师”、江苏省“乡土人才三带名人”称号——
赵军:40年精心打造“一把二胡”
本版摄影 萧也平 本版撰文 魏郡玉
“长江有儿名赵军,琴声悠扬动古城。”有诗句这样称赞赵军。
齐梁故里,人文荟萃。“赵氏二胡”自明朝万历年间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,据“赵氏家谱”记载共延续13代,我市“制琴大师”赵军是赵氏制琴的唯一传承人。
40年来,凭着不懈追求的工匠精神,赵军制作的圆筒龙头锡胡被列为行业标准。从一个制琴工匠成长为中国二胡协会理事、国际二胡制琴大师,他先后在“全国二胡制作评比大赛”和“国际二胡制作大赛”中夺冠,并被授予“国际二胡制琴大师”、江苏省“乡土人才三带名人”称号。赵军从丹阳小城走向世界,将二胡的艺术演变发展到产业链的制作和技艺的传承,用传承和创新打造了闪亮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图为赵军在向女儿传授二胡技艺。
一把小小的二胡,从一根根木材、一张张蟒皮、一缕缕马尾、一条条丝弦的结晶中走来,凝聚了一代代制琴人的心血与智慧,凝聚了一代代知音者的梦想与渴望。图中,赵军正在精雕细刻红木二胡龙头,精细的功夫活也凝聚了他对二胡技艺的无限热忱。
手工制琴技艺是历史的见证,也是文化的传承,多年来,他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贡献力量。在进行二胡制作时,赵军神情专注、两耳不闻窗外事,那挥斧运斤时的潇洒自如感让人欣赏。
赵氏二胡主要由琴筒、琴杆、琴皮、琴弦、琴轸、弓杆、千斤、琴码和弓毛9个部件组成,前后涉及100多道工序,其中关键在“拼琴”和“蒙皮”上。“拼琴”也即组装琴,先是琴筒、琴托、琴轸与琴杆的组装,再是琴杆与琴筒的组装,再其次就是蒙皮、音窗制作和整琴组合。九大程序,缺一不可,一气呵成,紧密相连。
各种荣誉加身,赵军早就成为了丹阳的“红人”,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,选料、拼琴、蒙皮……赵军不停揣摩、不断改进祖传手艺,还将自己早年学成的五金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运用到二胡制作中去,不仅提升了效率,还提高了手工制作二胡的精密度,他所制作的每一把二胡音色、音质都能保持稳定,历经数年而不变音。
在“赵氏琴坊”,一把把刻着“赵军二胡”的胡琴,让我们感受到赵军对经历了四百多年历史的历代祖先们的承诺,体会到他以实际行动做好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的承诺。
闲暇时候,赵军的工作室总是聚满了二胡爱好者,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二胡技艺,当翠弓与银弦交会,灵动的指间流淌出的不仅仅是一首首美妙的乐曲,更是一片片匠心。